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区档案局始终将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贯穿始终,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服务观念,切实做到“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”。
一、坚持使命导向,立足本职岗位,树牢服务观念
档案部门承担着“服务社会、造福人民”的神圣使命,践行使命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之中。一是加强规划引领。在去年基本完成青浦档案事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起草的基础上,结合近期颁布的国家和上海档案事业“十四五”规划,进一步完善和深化,着重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服务观念,让服务观念引领未来五年发展,让服务观念深入人心。二是深化服务机制。把档案服务民生放在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,强化“全年无休”的服务机制,查询窗口提供“365天无休”“工作日中午无休”“双休日节假日全员轮岗”等服务。同时,增强民生档案查询功能,实现婚姻等基本民生档案跨区、跨长三角示范区异地查询。三是解决实际难题。区档案馆从城区中心位置迁到了城区外围,受限于周边公共交通,给老百姓日常查档带来了不便。现已通过呼吁、提案等形式,解决了这一实际难题。今年6月30日,青浦6路调整线路,将终点站设在了档案馆旁,大大方便了老百姓。四是开展岗位练兵。以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为抓手,结合档案服务民生职能,开展窗口岗位大练兵,通过比业务、比服务、比态度、比水平,大力营造“比学赶超”的工作氛围,进一步提升群众查档接待服务质量,提高查档群众的满意度。
二、坚持优势导向,突出档案特色,打造服务品牌
档案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一方面内容,是档案工作的特色和优势所在,更是档案服务民生的重要方面。区档案局着力增强档案文化传播效应,依托档案展览,充分彰显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。一是精心布设展览。为服务“四史”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,精心布设“从上海之源到上海之门——青浦建城500年档案史料展”。该展览依托馆藏资源,以档案史料为基础,对青浦历史进行系统展示。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展陈方式,增强展览的交互性和体验感。该展览将帮助观众从家乡史中汲取精神力量,夯实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的基础。二是满足各方需求。该展览作为区档案局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特色项目,主要面向三类对象:面向基层群众,通过档案文化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;面向在校学生,开展爱国主义教育,引导学生热爱党、热爱祖国、热爱家乡,在培养一批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的合格接班人中贡献档案力量;面向党员干部,为他们“四史”学习和党史学习搭建全新平台,用接地气的内容和感兴趣的形式来增强学习实效。三是展览接待情况。今年3月25日,区四套班子领导将展览作为党史学习内容前来参观,由此拉开展览服务群众、服务党史学习的序幕。区档案局也以此展览为着力点,强化馆校合作,已举办2批次 “读档学史,以档说史”走进档案馆活动,分别邀请了崧文小学、东门小学学生共计88人来馆参加活动。另外,还与青教院附中、逸夫小学、沈巷小学等合作开展“红色一课”“红色打卡”等活动。同时,该展览也成为区各部门、各党组织专题学习、联组学习、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。
截至10月15日,该展览接待区四套班子领导、区各部门、区内各学校等团体参观学习159批次,共接待团体及群众参观4048人次,提供讲解服务139次。
三、坚持基层导向,全面下沉一线,落实服务举措
按照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系列活动要求,切实将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在为民服务最前沿,将战斗堡垒筑在全面现代化新征程最前线,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攻坚克难第一线。一是实施为民服务实事项目。局馆领导班子及机关支部将三元河居委会作为基层联系点,围绕“老小旧远、急难愁盼”问题开展调研。根据调研情况形成 “增强民生档案利用效果”等5个领导班子项目及“指导社区物业公司规范建档归档”1个支部项目。通过推进实施,现已取得一定成效。如,在三元河居委会设立了民生档案查询便民服务点,方便了社区居民日常民生档案查询,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反映查档“远”的问题。二是全体党员扎根基层。落实党员干部 “双报到”机制,督促党员在一线发挥党员作用,当好群众的“主心骨”。近期,全体党员到社区党组织“再报道”,多名党员参加社区“新冠肺炎疫苗”入户调查、宣传动员等志愿活动。一些党员发挥专业特长,对居委会建档归档进行指导,帮助提升社区工作规范化水平。三是助力幸福社区建设。立足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,充分发扬“抢拼实善”新时代青浦奋斗精神,围绕本职岗位、提供优质服务,积极投身幸福社区建设,着眼全区首批20家试点社区中心创建工作,全力打通数据壁垒,依托“大数据”平台将基础民生档案接入社区中心“一网通办”终端一体机,实现群众“足不出户”查询民生档案。